首页 > 网志 > 西行漫记-1

西行漫记-1

Publish:

本期杂志要做都江堰的专题,我与同事一行今天下午飞抵成都双流机场,然后乘车赶赴都江堰市。

都江堰市在1987年之前叫做灌县,一个灌字,道出了此地的本质,成都平原就是这么灌出来的,依我看要改名也应该改成灌市。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像一切建筑奇迹一样,它也是无数人血汗泪的产物。

都江堰的奇异之处在于,完全靠人类的智慧和自然之力,把滔滔岷江水加以驯化利用。鱼嘴是人工筑堰,用来分流江水,外江泄洪,内江灌溉;宝瓶口是把山开出一条口子,控制内江流量,灌溉川西平原;飞沙堰的设计更为巧妙,它利用河岸凹陷的弧度,把砂石拦向外江。这其中,没有建一道大坝,也几乎没用什么机械。

这个巧夺天工的工程可以跟探索木星的“卡西尼号”太空探测器相媲美。对于木星,我不太懂,我不是学土木工程的。但是通过和菜头的转述,我隐约明白了卡西尼号的智慧之美。简单地说,卡西尼号通过巧妙利用金星、地球的引力,来回进行四次加速,只消耗了很少的燃料就飞到了木星。

现代物理学家如果演算出一个过于复杂的公式,他们不会说:瞧,那有多乱;而会说:瞧,那有多丑。

早在2200多年前,修建的都江堰人们就懂得了简洁之美,并用六个字概括:深淘摊,低做堰。意思就是说:河要挖得深深的,堰要建得低低的;前者为了泄水,後则为了淘沙。

中学历史课本告诉我们,都江堰是李冰父子修建的。这是一种便于传播需要的简化说法,无论是设计还是建造,肯定不止是李冰的功劳。不信,你叫李X父子修个三峡工程试试。

司马迁记载道:“蜀守冰(博者注:李冰的昵称,不是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两江于成都之中。”(李约瑟《中华科技文明史V》p.200)。

李约瑟推测,都江堰可能主要是李冰的儿子“李二郎”主持修建的,因为李冰不可能活那么长时间。秦征服蜀是316B.C.,李冰可能在309B.C.帮助修建了城防工事。250B.C.,也就是59年过去后,孝文王任命他为蜀守。而都江堰的修建大约是230B.C.(同上,p.201-203)

下一个问题是,都江堰是怎么修的?鱼嘴的工艺不复杂,主要是用装满卵石的竹笼,三角架一样的杩[木差],还有竹槽装卵石的羊圈。问题是李冰同志是怎么把宽20米、高40米的宝瓶口给凿开的?

央视的《探索-发现》节目中认为,李冰发明了岩石火烧冷却法,这方法似乎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关键是开凿岩石,需要钢扦,而战国时期的技术,尚不具备制造这类坚硬的金属扦的能力。那么谁能告诉我,李冰那时候的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都江堰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后来历朝历代的不断完善。都江堰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经过了很多前人的试错、证伪。我想起了英国的敏斯特大教堂。那些精巧的拱形穹顶,是历经了200年才建成的。为什么这么慢?难道不懂得要向国王陛下献礼吗?不是故意这么慢,而是古人建造这么巨大的建筑,不是靠图纸,全靠经验。垒到一半,哗啦塌了的悲剧,也发生过。怎么办,从头再来呗。反正古人有的是力气和时间。

我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其实还没看到都江堰,现在住在宾馆里,仿佛听见江声浩荡。

©️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