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志 > 《阿凡达》之夜看《推销员之死》

《阿凡达》之夜看《推销员之死》

Publish:

今夜本来应该属于《阿凡达》,如果不是因为旅途劳顿,回家弄了点吃的,倒头便睡。我也会老夫聊发少年狂,去电影院看首映。因为据说,从此世界上的电影分为两种:《阿凡达》之前的电影和《阿凡达》以后 的电影。

半夜醒来,拿出刚从南京买回来的中国话剧合集,选择播放《推销员之死》。

《推销员之死》是阿瑟-米勒的代表作,其人道主义光芒,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磨洗,不减反增。尤其是对于今日之中国,更有明确的现实指向。社会的压榨、生路的艰辛、家庭的创痛、痴妄的梦想、残酷的现状、深刻的悲悯,处处与当下多数中国人的命运相契合。

影碟里所放的是北京人艺的演出实况,剧中主人公威利由这出剧本的翻译者英若成亲自操刀,导演竟是阿瑟-米勒本人,连配乐都是美国原版。查网上资料,英若成演出这出戏是在1983年,那时的观众,大概还是抱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欣赏这出戏。

威利是一个推销员,已经花甲之年,却还要在外面跑码头。他房子的分期付款即将还清(80年代上演的时候,很多观众肯定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然而,他却面临着人生最艰辛的时刻。对于一个推销员来说,卖的不仅是有形的商品,还有无形的梦想。推销员要靠笑脸和铮亮的皮鞋才能吃得开。然而,威利发现大家渐渐对他失去了兴趣和耐心。他想向老板求情,换个不必在外跑的工作,得到的答复却是“你明天不用再来了”。回首往昔,处处都是破碎的梦想,难以弥合的伤痛,早年荒唐留下的过犯,以及一系列连锁的罪果。他寄予无限希望的两个儿子,全都一事无成,并且在他的影响下,逃避现实。

《推销员之死》所有的戏,几乎都在房间里,也没有多少动作,然而,却有着激烈的戏剧冲突,所带来的激荡和震撼,比《阿凡达》更为长久。

《推销员之死》我看过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英文原版,他的演出更为内敛、绅士,而英若成的表演更加中国化,也更加朴实。有时候我甚至浑然忘却了在台上说话的是英老爷子,还是自己的父辈。

跟其他伟大的文艺作品一样,这个剧的成功在于它的真诚,用艺术的手法去除了重重伪饰,还原了生活的本来面目。

离开北京多年,话剧也很少看了。只知道,现在的话剧被闹腾和搞笑所占领,舞台上尽是些《哪个木奶是我姨》这样的东西。真讽刺,当中国变得跟《推销员之死》所描述的环境一样的时候,这类戏却不再上演了。

也许人们只需要从戏剧和电影里寻找逃避,没有人敢于让自己在静静的午夜为这操蛋的世道和失败的人生掬一捧清泪。

英若成版《推销员之死》可以到优酷网上去看,这是第一部分

©️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