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的教导记心头
又到了一周一次跟导师见面的时间了(参见:)。今天早去了一会,敲门无人应,就看导师门口小黑板上贴的简报。看到一篇关于日本的报道。一日本人,有132个女朋友,都相继死了,并且死法都一样,都是被树上掉下的椰子砸死的。后来警察发现,这个小日本,用计算机模型计算出风对椰子的作用力,再相继把女友约到大树下,来一个,砸死一个,屡试不爽。
导师笑呵呵地来了,他看上去跟我一样年轻,留着长发,不想搞学术的,倒像是玩摇滚的。然后进入正题,聊起了我的研究方法。我解释说,我准备做一个双案例研究,一个研究点选在杭州,一个选在滨州。原因是这两个城市在很多方面正好形成对比,这种对比研究,可以修正单案例可能带来的片面性,从而使得研究结论可能更具有普遍意义。
同时,我不准备研究突发事件,而是对两地“网民–政府”的互动关系,放在一个长期、动态、日常的背景下去观察对比研究。这样虽然损失掉论文的故事性,但可能更接近于实际。
我还把早上收到的[郭艳茹]邮件里的主要内容陈述了一下:
我觉着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我们一定不要忽视一个背景,即中国的社会转型。所有的这一切,都应被置于一个转型的历史背景下来审视。网络如何影响到社会生活,网络背景下的个体间互动、作为个体集合的社会公众如何与政府互动,这种互动有何如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意识的转型?关于网络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应该从两个层面上来思考,一是公众话语如何影响到当前政府的政策制定,一是公众话语如何影响到社会法律体制的演变,从而使政府的决策被置于法律的约束之下。对于中国的转型来讲,后者显然更为重要。
导师深以为然,并说,我对这个研究问题的看法和投入,超出了他的期待。他照旧鼓励了我一大通,听起来叫人那么舒服。同时给我安排了一些任务,但每句话都是商量的口气(Could it be possible that… It might be better if you…)。以下是老师跟我商量的一周工作备忘:
1、Code of ethics. For this research, there is needs to not to harm anyone involved, esp. the interviewees. (Further reading: Social Research p.72; [英国社会科学学会研究伦理指导](http://www.the-sra.org.uk/ethical.htm)) 2、扩写论文提纲的1-8页,围绕framework,增加新的Literature Review,着重读Habermas. (好朋友郭艳茹已经给我发来了哈氏的评论,我自己借到了哈贝马斯两大卷。要不,今天下午就干这事得了。) 3、Literature完了之后,写一个背景介绍,涉及杭州、滨州的主要情况,包括经济政治传媒决策等情况,目的是Justify the methods chosen。 4、收集材料的分类,开始做起来。 5、更新研究目标,更具体更明确。 6、联系了解论文Presentation的criteria 并反馈他 7、下周五下午1:30,再见。
有这样一个热情和气善于督导的老师,我的论文不用太担心了,只要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就行了。
时间愉悦地过去了。最后,我顺便问:“你为什么在门口贴一条关于日本人和椰子的剪报?”
他哈哈笑起来,他说目的有两个:一,测测来找他的学生能否注意到这个剪报;二、测试一下学生的反应。有不少学生真的追着他问,这是真的吗?
告别了导师,我去了超市,买回来六种不同的低热饼干,还有三种水果。无烟的生活,在大吃中度过。
©️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