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流社会”周一见
2014年3月最后一个周末,“周一见”成为一个热词。演员@文章同学因为偷情被发现而公开忏悔,“愿日后再不负人”,其妻马伊琍则在微博上说“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与此同时,”银泰商业集团董事长沈国军也发了一条微博:“周一见”。这条消息乍看不起眼,很多人觉得商人也来凑娱乐八卦的热闹,无非是想把自己包装得“调皮”“亲民”一点。到了周一,除了“文章忏悔”的新闻外,另一条横跨互联网和零售业界的新闻也上了头条–《阿里巴巴以53.7亿港元入股银泰商业集团》,大家才明白,商人并没有开玩笑。
两种“周一见”表面上看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所指向的是同一种社会潜流。在中国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词语描述这种现象,而在我们东邻日本已经有了一个新兴术语叫“下流社会”。大家别误会,这里的“下流”,跟流氓阿飞没有任何关系,而是指“向下流动”的意思。这是三浦展的新书《下流社会》中所提出的一个概念。日本社会经过1950-197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出现了中产阶级,然而随着日本经济增长放缓,眼下正出现了“上流”与“下流”的两极分化。出生于中产阶级的年轻一代,社会地位在向下流动,源源不断地加入“下流社会”的大军。他们的特点是:收入低,沟通能力差、学习能力低下,工作意愿、学习意愿、消费能力全面下降,可以说是“对全盘人生热情低下”,用中国的时下网络语言讲,可以说是“自甘屌丝状态,缺乏正能量”。
正如三浦展所说:“现在的年轻一代面临就职难的困境,好不容易有了工作,加班又成了家常便饭,真可谓苦不堪言。面对职业、婚姻等方面的竞争和压力,不少人选择不当事业和家庭的‘中流砥柱’,而心甘情愿地将自己归入‘下流社会’的行列。”
但是,不要以为“下流社会”的人生信条就是默默无闻、随波逐流,恰恰相反,他们处境越是不好,越是强调“自由”和“个性”,越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那么,在中国这种“下流社会”有没有呢?岂止有,用浙江人的话说:“简直不要太多啊!”在中国,这些年两极分化的趋势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演愈烈。当房地产业狼奔豕突,房价扶摇直上,金融业所向披靡,资金在非实业领域空转,“钱揾钱易,人揾钱难”,加上国家政策对于农民工、城市老居民的倾斜,非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以及连大学都没上过的年轻人,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不但如此,白领阶层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本当成为这个社会中坚力量的城市年轻知识阶层和专业人士面临跌入“下流社会”的命运。
在这种“向下流动的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需要通过消费别人的绯闻、艳情、尴尬、忏悔、痛苦、眼泪,来达到心理的平衡。同时,也需要通过在不降低生活品味的前提下,为高消费寻找更为实惠的替代品。@文章同学和@沈国军的两个“周一见”,就是这种向下流动的社会趋势的立体呈现。
在@文章同学的绯闻事件中,很多男男女女选择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当事人进行无情的鞭笞和嘲讽。全然忘记了自己也不是子路、颜回、柳下惠。这让我想起,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一个故事。当时还没有“小三”、“出轨”这类词汇,人们管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叫“生活作风问题”,话说一个单位的职工搞了婚外情,领导找他做思想工作。领导并没有高举道德大棒猛劈,而是语重心长地说:“生活作风问题谁不想啊?可是,社会不允许!”如今,社会对于生活作风问题已经宽容了很多,反倒是“下流社会”的人群表现得绝不宽恕。这是因为,他们不愿意面对现实,还是希望在心中维持一个“完美婚姻”的幻象,尤其希望明星们身体力行。因为确实有许多人,把@文章同学饰演的“蜗居男”和“裸婚男”,想象成跟自己是一类的人。这不是一厢情愿吗?像文章这样的电视剧大腕,每集的片酬是120万。他即使跟马伊琍离婚,在经济上也不会亏负妻女。这岂是“下流社会”离个婚,还要对30平米的小公寓进行财产分割可比的?
而@沈国军的“周一见”,则代表了社会的另一趋势,精明的商家通过打造平民品牌,放低身段,但不降低品质,以服务全社会的名义,来服务“下流社会”的人们。在日本,优衣库早就这么干了。面对人们消费能力的下降,优衣库提供高质量、买的起的衣服,提出Made for all的口号。日清集团提出了“没有边界”的口号,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价廉物美的拉面。与此相类似,银泰提出的口号是“爱在一起”,使自己有别于一些奢侈品购物场所和奥特莱斯。现在又跟阿里巴巴这个“屌丝”们最爱的品牌捆绑在一起,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吸引“向下流动社会”的人群,让他们来这里消费、移情、疗伤。商场能有这么大的力量吗?我知道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名声鹊起的青年诗人,没有固定收入和工作,住的是一个仅能用来睡觉的小小蜗居。他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找一家大商场呆着,观察人群,喝喝咖啡,吃吃快餐,写写诗,一天的浮生就这样过去了。对他来说,商场就是一个幸福终点站。
娱乐八卦也好,商业消费也好,并不一定就是麻醉品,它们也可以转化成一种向上的力量。对美好商品的向往,对美好精神的向往,对美好肉体的向往,对美好生活方式的向往,如果跟“新观念、新道德、新思想”相结合,也可能激发年轻人精神的火花,转化成奋斗的勇气。问题在于现在的作家也好、记者也好、评论员也好,思想都太老旧、僵化、死相。当前社会需要勇敢的思想家、作家、编剧、教育家站出来,正视现实,认识现实,改变现实,带领年轻人,过红海,出埃及,走出“下流社会”。
这可能吗?答案未知,但已有人在尝试。在日本,人们对于“下流社会”的精神状态,早已警惕,并提出了疗救的设想。日本电视剧《龙樱》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救赎的故事。曾经是飞车党出身的律师樱木接手了一所升学率极低、乱得不能再乱的高中,他铁腕治校,选出一男一女两个学生,倾尽全力,把他们培养成才,让他们考入日本最高学府东京大学(东大)。而能否培养出东大高才生是衡量一个高中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结果,整个高中都被拯救了。樱木在全校大会上说:“如果你们真心地认为:保持个性、特立独行能够改善自己的处境,那就大错特错了!只有考入东大才能改变你们的命运,才能把你们从无尽的黑夜中解放出来。醒醒吧!”
周一来了,@文章同学来了,@沈国军同学也来了。如果不想让生活周而复始、一成不变,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重复自己的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醒醒了!
©️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