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咱们骂骂书
今天蹩进很凉快、很学术的晓风书店,几乎把所有入眼的书都打望了一遍,竟一点购买的欲望都没有。是我不爱读书吗?非也。没书,我睡不了觉,如不了厕,甚至等饭都烦。是我不爱买书了吗?又非也,这么多年我救活了多少濒临倒闭的小书店啊。那么,只有一种解释,现在出的书,太水,太烂,太白痴了。
听晓风的店员跟顾客聊天,近来卖得唯一火的就是易中天的书,尤其是《品三国》。这个现象很奇怪,大家没兴趣读名著,但对于解读名著的书却情有独钟。书店里,红楼梦解读系列就满满半书架,还有《XXX带你读西游记》、《XXX带你读聊斋》……
每当我看到“XXX 带你读什么书”,就像看到一块被牙齿和唾液搅拌过的馒头。要多反胃有多反胃,但奇了怪了,中国人就是好这一口。
从深层民族心理分析,中国人是世界上第一喜欢走捷径的民族,总是相信“秘笈”、“法门”、“如来神掌”。说到底,中国人对长篇大论的东西本能地抵触,所以,总喜欢搞点“语录”啊、“精选”啊、“简明教程”之类的东西。中国人喜欢归纳,喜欢”一言以蔽之”,喜欢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什么金刚地藏、大乘小乘,到咱们这里统统简化成两个动作:烧香磕头;什么亚当斯密、什么弗里德曼,到咱国家统统简化成一个行动:卖宅卖地。一切白的东西,跟咱们相比都变成了黑墨水,一切黑的东西跟咱们相比都变成了白涂料。
易中天不是一个人,他代表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走向。不管多么高深多么复杂多么学术,我们会把它们一律改造成通俗通俗通俗。但是通俗有一个极限,通着通着就此路不通了。举个例子,前两年博弈论多火啊,市面上到处都有“博弈论”的通俗读物(记得比较著名的一本是《博弈生存》),连历史系教授讲楚汉争霸,都会崩出“囚徒定理”这样的词儿;连王蒙老先生凭吊苏联,都会说“零和博弈”。当我读完这些通俗毒物,想更上一层楼的时候,我傻眼了!我抱着一本厚比和菜头的《博弈论原理》,看到满纸的公式,才知道博弈论这玩意根本不是我们这些文科生玩的东西。
如果我现在还是个小年轻,我会毫不犹豫地抱起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牛顿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死啃,(现在的孩子们有福了,以上几本书,现在书店里都有新译本在卖!)。
我会去读《荷马史诗》,不会去看《古希腊神话故事》;我会去读莎士比亚原著,不会去看《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甚至努力不去看朱生豪翻译的莎翁全集(事实上,我现在间或这么做)。
宁可磕掉牙,也不吃别人嚼过的馒头。
进而想到杂志,事实上,中国现在一心做文化、做生活的杂志,都离文化和生活很远,反倒是《财经》杂志一类杂志,还能触到一点生活的脉搏。
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因为我跟背后一枪老师有个约定,今晚写个同题BLOG。我的结论是:大家都不要妄想读书有捷径,准备出书的人也不要判断错形势,以为这种“替人嚼馒头 ”的书会一直火爆下去,还是扎扎实实搞点干活罢。什么刘心武、易中天,几年过后再回头看,他们那玩意,不过是沾满唾液的垃圾!
update:易中天还是很有学问的,我错了。
©️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