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5)凤凰卫视评论员主讲香港媒体生态
凤凰卫视评论员主讲香港媒体生态。
香港媒体的自由历程,殖民政府的政策是,只要不反对殖民统治,说什么都行。保皇VS革命,共产VS国民之间的论战都在香港展开。
港媒总体情况。报业发达,在世界上名列前茅,700万人口,中文报纸13份,英文2份,免费3份。
香港是一个自由港,不仅仅是货物、技术、资金进出没有限制,(只有香烟、大米收税),49年以前,按照英国与大清的协定,中国人可以自由进出。50年,香港和大陆有个协定,只要大陆发证,香港就允许进入。此政策至今仍然延续。香港也是信息中心。
邓小平说,没有香港信息不灵。香港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关键作用。俄罗斯之所以转型不成功,跟资本主义隔绝太厉害。俄国人移民之后,往往融合进当地。华人则不同,1949年之后,北京方针是,维持现状,长期利用。
香港是内地走私基地,霍英东先生就是做这个的。1978之后,中国最早的外商投资。霍英东联合李嘉诚等,在广州修建了白天鹅宾馆。最早投资的都是香港的中小商人,这些人文革期间偷渡到香港的。1962年,广东有一度边界故意失控,几十万人劳动力给香港帮了大忙。
最早的对外开放是从香港开始,从小商人开始。南洋的华侨也利用香港逃避本国资金的限制。最有名的是泰国正大集团。
大陆房地产全套学习香港,但是只学了一部分。香港房地产分两部分,一是私人房屋市场,一是公屋市场。公屋只租不卖。大陆一开始就没有考虑给老百姓预留。弄到现在尾大不掉。最好的地不可再生,价格怎么再下来呢?
最近香港最好的公寓70万一平米,曾荫权说“我不担心”,遭到媒体炮轰,但曾说的意思是,有公屋保障,所以才不担心。
香港的电视业。香港从60年代发展,很快成为华人电视中心,特别是电视剧制作。住在公屋里的人,看电视的选择范围很小。无线,亚视是免费的公共电视台。问题在于香港中下层民众,没有付费看电视的习惯。香港政府把新闻媒体当成商业,放任其自己发展。
90年代开始,香港有了有线电视,包玉刚女婿吴广政(音)主持。有线电视进私屋没问题,因为居者收入高。公屋居民难以达成共识,使有线进入成为问题。李泽楷又办了NOW宽频,利用电讯盈科的霸主地位,利用此网络进军有线电视。另外还有一家香港宽频。
香港电台情况。香港政府有个电台RTHK,也做电视节目,但不是喉舌,也骂政府,有7个电台,没有交通电台。免费电视台必须在黄金时段播放政府电台电视台制作的节目。有一家商业电台,陶杰半夜主持一个节目,嬉笑怒骂。
李嘉诚财团办的新城电台,一个财经,一个娱乐频道。香港政府对电视、电台控制很严。频率由政府控制。无线电视台最大,不断有内地财团来接洽想购买。亚洲电视台的前身叫立地呼声,目前吵得很厉害,实际上是台湾人与上海人之争。
亚视之争原先是张茂生家族主导,旺旺的老总蔡严明从大陆回到台湾,买了中时集团,买了亚视股份,胡女士做了亚视行政总裁。蔡觉得出的钱与所掌权不成正比。张讲法律,蔡讲义气。又杀出一个叫王筝(舒同之子),派出兄弟来到香港,要从张茂生那里买股份。
蔡严明、张茂生、王征为了股权正在打官司,打得不可开交。王筝,豪气干云,说要做亚洲CNN。我的判断是,很多商业人士,其实未必会做媒体。
香港互联网。非常发达,家家户户有电脑,政府给与帮助。香港没有防火墙,没有类似内地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香港只有一个雅虎,内容也不怎么样。发网贴,议时政,没有内地多。也不容易形成内地网络事件。
香港政府广开言路接受投诉,香港网络跟内地不一样。除了BUS大叔,少有网络时间。谷歌搬到香港,进退自如的方式。
香港报摊书店里很多关于大陆的书籍,里面的内容真真假假,书中的内容如果造假怎么办?香港的诽谤法是谁控告谁举证,控告媒体诽谤,要自己拿出没有这回事的证据。
香港的平面媒体。香港有四份免费报纸,三份中文,一份英文。香港人有读报习惯,有了三份免费报,基本信息都有了。为什么还要花5-6元买一份报纸呢?
香港的平面媒体,从晚清开始就成为内地的工具,香港报业的大发展是60年代香港经济起飞时期。香港的左派报纸,文,大,商。文革之前这些报纸占有半壁河山,非现在所能比。这是什么原因呢?首先因为主持港澳工作的廖承志,理念是报纸是办给香港人看的。
当时的外围左派报纸,不宣传社会主义,对国家民族乡土有感情。刊登了很多市民喜闻乐见的新闻。足球版、马经版是左派报纸先办的,武侠小说是左派报纸创新出来的。梁羽生,金庸,每天1000-15000字,读者非常喜欢看。
文革给左翼报纸带来的影响是灾难性的。横排,简体,报头加毛语录,越来越脱离群众,足球武侠马经都没有了,只刊登北京的社论。于是,香港的左派报纸就慢慢没人看了。
查良庸英文很好,在大公报做翻译,后来他的领导说,你写写武侠吧,他就写了,一发不可收。查先生1960年代初离开了大公报系统,另起门户,创办明报,靠武侠小说带火了一份报纸。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查良庸每天一段武侠,一篇社论,让明报获得成功。当时有内地难民来香港,明报采访难民,了解到中国饥荒情况。与左派报纸分道扬镳。查先生熟读中国历史,从姚文元的文章嗅到中国有大事发生。
文革爆发之后,明报靠采访逃亡到香港的大陆逃民,报道了大陆的真相。有一段时间,文革高潮的三年,明报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真实状况的重要渠道。
1969年,东方日报创刊,目前还是香港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东日从创刊开始,以社会新闻为卖点。东方日报的创办者是个毒贩,现在还在台湾,不敢回香港。通缉令今天还有效。东方一贯反港英,回归后一贯反港府。
重点介绍了改变了香港传媒生态的《苹果日报》。从黎智英谈起。黎1962年从广州逃到香港,现在是右派大佬。他从小有冒险精神。据说因为邻居从香港带来一块巧克力,发誓要到有巧克力的地方去。到港之后,在服装工厂工作,慢慢熟悉了服装行业。
黎智英创办了佐丹奴,现在卖掉了。他在富豪中排一百多名,不算特成功,但可以长期安稳做下去。但黎对政治很有兴趣。想把媒体当作影响政治的工具。在80年代后期,卖掉佐丹奴大部分股份,套现转型,告别服装业,进军媒体。当时被香港人当笑话。
JIMMY LEE黎智英,当地人称为肥佬李,香港当时认为办报纸杂志是破产捷径。黎一开始创办了《壹周刊》,狗仔队文化的创始人,如今这一文化蔓延到中华大地。壹周刊一刊两册,一部分是软新闻,一部分是硬新闻。各种八卦新闻,生活资讯。形式创新,大量图片。
黎智英创办的壹周刊至今是香港发行量最大的周刊。黎智英的办法就是从别的报社挖,尤其是挖摄影记者。当时报业报刊老板很紧张。用这样的方式壹周刊开张。他显然有时间表,96年办苹果日报。他主张普选,也反共,但不是为了反共而反共。
黎智英聪明之处,就是把超越政治的东西,做得不带感情偏见。苹果日报也有创新,大字标题,图片用得多。香港报纸过去喜欢头版卖广告,影响销路,“不要脸”,苹果学日本报纸要脸,上半版内容,下半版广告。
壹周刊的狗仔队,不仅追踪名人,也做社会新闻。苹果日报把狗仔队文化发扬光大,跟踪政商界的名人,偷拍,追踪丑闻,这一招非常成功。早期,登大幅“艳尸” 照片,销路打开。卖一份报纸配一个苹果
(现场展示香港的各类报纸,明报,大公,东方等,以说明这些报纸的版式都是模仿苹果日报)从报纸的角度,苹果日报的做法都成了常态。
广州的报纸也有一些受到苹果日报的影响,这跟年轻人的阅读习惯有关。
0年代,黎智英开始转战台湾,变成过江龙,台湾媒体有自己的特点,国民党重视教育,报纸很严谨,图片不多。台湾报人觉得他行不通。黎智英把香港做的事情,在台湾又做了一遍。台湾壹周刊,台湾苹果日报,都成功了。苹果日报一创刊打破都卖10元的规矩,卖20。
黎智英在台湾刻意模糊自己的立场,同一天报纸两边都骂。狗仔队不分蓝绿,有丑闻必揭。苹果日报变成蓝绿都重视的报纸。
黎智英的壹传媒的集团。现在开始进军电视,他的创新,用动漫作为电视新闻的主要形势。我们现在看新闻都是摄像,他在电视上用动漫形式重现新闻。黎智英看重的是年轻人市场,如果电视新闻用动漫表现,肯定能争取年轻人。
关于90后,有人说他们跟我们不是两代人,而是两种人。对未来的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会有什么影响,难以想像。如果一个社会没有报纸,那么,总不能到处都是电脑吧。90后可能表达能力受到影响。
答问时间。
问:报纸会死么?
答:至少从香港来看,报纸不会死掉,有人赔钱也会办报纸。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有报纸办不下去,就会有人来收购。手里有媒体的老板,影响力更大。看不清的是现在的年轻人,现在不看,将来会不会也不看。倒是杂志有点危险。
那个家里偷偷安装卫星锅的同学,又问了一个卫星电视的问题。何亮亮说:大陆4亿网民,防火墙他们要怎么弄?我认为对特别不堪色情信息,可以限制。现在的网络管制肯定不是长久之计。最终它管理不了。最好的期望是未来松弛的管理,而不是无效的严管。
前几天我做了苍井空收到大陆网友的推崇,有观众打电话对我说,其实,我们什么都能看到。这其中有博弈。最根本的是,我们的国家在迅速发展的时候,回到钱学森的话,为何中国大学培养不出创新人才?我觉得根现在的信息封锁有关系。
今天温总理在凤凰关于屠童案的讲话,全国媒体都在引用,可能新华社没有发稿。今天的报纸可能也没有。但是老百姓都知道了。现在传播的方式还是有很多的。
屠童案与媒体的关系可以探讨,报道就刺激杀童么?这个事件我很痛心,现在学校已经变成了碉堡,孩子现在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对孩子的影响是什么?孩子不应在监狱中长大。但是不这样又不行。此事,对媒体。。。(未讲完)
问:屠童案温总讲话为什么透过凤凰?
答:温总理很重视用非主流的传播方式,我们凤凰非常重视用同期声,我们不属于这个体制,又在这个体制内有限地生存。温总理昨天的表态我也非常意外。我们推测,总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他当然知道内地的禁区。
这或许是国家进步的一个标志,也不排除今后还有这样的情况。
©️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