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志 > 街角青年

街角青年

Publish:

像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被强行扭转了轨道,生活又回到老路上来,回到了长城内,酒缸中。除了探亲会友,喝酒接风,干的唯一一件正经事是看完了一本书。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的,威廉-怀特(William Whyte)的社会学名著《街角社会》(Street Corner Society)。

20世纪30年代,怀特花了几年时间,深入到一个意大利移民社区,用观察法和参与研究法,与当地的街角青年打成一片,最后完成了这本案例研究的经典之作。到了九十年代,怀特又发表了《重返街角》,对书中的人物进行了回访,并且针对学界的指摘为自己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辩护。

读这本书的感受可以用龚自珍的一句诗来概括: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时至中年,我对绝大多数文学类作品丧失了胃口,相反,对于不带敢情,冷静理性的学术文章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我读《街角社会》,我想起了中学与大学时代,想起了路边的台球桌,分烟抽的准发小,争夺同一个女孩芳心的哥们,还有酩酊大醉后唱歌说英语的日子。我发现,从本质上讲,我是一个街角青年。

怀特总结道,街角青年与处于上升期的上进青年的最大区别在于:对花钱的态度。上进青年,懂得投资理财,而街角青年,更愿意把钱花在朋友身上。这种行为模式是社会背景决定的,非意志所能左右。

怀特对小团体内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揭示得入木三分。任何团体里,都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街角青年之间也是如此。有领袖(leader),也有随从(follower)。街角领袖不但要能打架,而且还要肯舍财,最好还要有一技之长。街角小组织内的权力分配不是一成不变的,领袖可能因为辜负了众人的信任或者因为没钱,而丧失在群体中的地位。

所谓“人人生而平等”只是一个理念而已,现实生活中,人是分三六九等的,奥威尔所说的“有些动物更平等”也是这个意思。谁不想做老大,但做老大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我的朋友中最像街角领袖的是前些年的王小山,那时候,小山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无论是同事圈还是泡网圈里,他都是一个leader,了解他的人知道我在说什么。如今的王小山已经渐渐离开了街角社会,恭喜他回归了主流,成为了上进青年。

《街角社会》为我们分析社区和群体提供了一套有效的理论方法,哪怕研究网络社区,这套理论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相比之下,什么六度分割、社会交友网络……等等网络上时髦的理论,都是缺乏现实证据的空中楼阁。

我还是一个街角青年,我希望有一天能像现在的王小山……

©️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