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没有成为阿桑奇的计划
(《南方都市报》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没有想到自己一篇关于中美物价比较的博文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响。
我原以为,中国部分消费品物价“赶英超美”根本算不上什么秘密,而是大部分国人都知道的常识。这一常识不仅见诸于走出国门者的街谈巷议之中,也见诸于海外留学生的回乡偶记里,同时,早已是天涯、豆瓣等社区热议的话题。
要说我做得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不过是多走了一小步,拿着远在波士顿好友纳纳的超市购物小票,在杭州相似规模的超市里走了一圈,给小票上每一样商品拍照,记录下它们的价格,再把两地价格换算成同样的计量单位。你可以说我做得不专业、不全面、不科学,但你无法否认我所看到的基本真相。统计数字或可以撒谎,真金白银的价格标签不打诳语。
我做这一调查的初衷非常简单。我们生活的城市里,即便是今天,神话和传说也没有完全绝迹,很多口口相传的故事,依旧在人群中流行,让你分不清哪些是真相,哪些是以讹传讹的虚构。当连经济学家都在说美国的商品比中国便宜的时候,我只想做一个简单的验证。我去了,我看到了,我写下来了,仅此而已。
我于2010年12月14日调查了超市,12月17日在我的个人博客“白板报”上写了一篇《中国有多贵?》。这篇博文先是被中文福布斯网站所提及,接着又被《华尔街日报》的英文版和中文版报道。随后出口转内销,越上了各大门户的首页,标题也被改编成更为惊悚的“牛奶价格是美国3倍,杭州物价贵过波士顿”。特别是,这条新闻经过腾讯QQ的“弹出”之后,迅速通过传统媒体抵达千家万户。当我经过所居住的小区,听到老先生老太太在兴奋地议论“杭州菜价比美国还贵”,我就知道,这下子可算火了。我不过吹了一声口哨,谁知道刮来一阵台风。
物价部门很快做出了回应,认为调查结果不够科学、缺乏全面性。对此,我在发表那篇博文的时候早已申明“我的调查方法存在明显纰漏,没有经过抽样,没有考虑权重,其结果带有一定的偏差。”我的目的不是做一份全面、科学的中美物价调查报告,那更应该是花着纳税人钱的统计和物价部门的职责,我的目的是把一个瞎子都能看到、聋子都能听见的事实说出来:中国的物价已经贵得越来越不像话了。
有人批评我公布的杭州物价偏高,但我要说的是,我选择的这家超市在杭州还不是最高档的,我所选择比较的商品还仅限于蔬菜食品。这已经给那些死活不承认中国是“贵国”的人留足了面子,假如较真儿一下,对比一下中美的服装、鞋帽、日化用品,那产生的反差只会更强烈,效果只会更震撼。
我还没有准备那样去做,我只是一个上网是十四年的老网友,一个写了七年的独立博客,一个十分活跃的推特和微博用户,一个早已被人们遗忘的网络“杀手”,我的人生没有成为阿桑奇的计划。虽然从广义上说,这位维基解密的创办人所公布的也是“物价”–那些更高端、更隐蔽、更见不得光的交易的价码。
©️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