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微史记(2011-7-26)这样子可以躲过A,可是能躲得过BCDEFG吗?
悲哀的雾在浙江大地上弥漫。7月23日20时38分,北京开往福州的D301次动车运行至温州境内,与前行的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动车发生追尾。7月24日一早,我接到了很多电话和短信慰问,原来媒体公布的伤者名单里有一人跟我同名同姓。进入苦夏,华夏大地,仿佛有一场黑色的掷色子游戏,我们都不知道,黑色的命运转来转去,会降到何方以及谁头上。
小宝贝,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懂事啊?
项炜伊,小名伊伊,女,两岁半,爸爸叫项余岸,妈妈叫施李虹,都是教师,都开通了新浪微博,用户名分别是“@闲坐不谈语文”和“@一一成长回忆录”。7月15日他们一家三口坐动车从温州去杭州看外婆,爸爸在微博上发照片纪念“伊伊第一次出远门”。7月23日他们一家三口坐动车回温州的家,当晚7点13分,母亲发出微博“人小脾气大,小宝贝,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懂事啊。”
这是她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1小时25分以后,她和丈夫双双遇难。搜救结束后10小时,伊伊被发现了。铁道部的称这是个“奇迹”。 伊伊的妈妈在新浪的微博只发了8条,其中7条是事发前一周发的,如今读起来每一条都让人痛彻肺腑。
5.27 今天是星期五啦! 7.17 注册微博许久,竟然忘了帐号和密码。今天才登录成功。 7.17 从今天起,勤写微博,以后对伊伊有个交待。 7.18 伊伊第一次坐动车去杭州,记念一下 7.18 晚上,伊伊在床上玩手机游戏,连着数次成功,她自叹:"哇!伊伊好厉害!"又连着几次成功,她更是感叹:"伊伊太厉害了!"真是小屁孩! 7.19 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狗窝。不仅小宝贝念叨回家,我也期待周末快来。 7.21 手拿一块布在她舅房间窗台前来回擦 ,还叫嚷着:"妈妈,小宝贝在擦地哦。" 7.23 19:13 人小脾气大,小宝贝,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懂事啊。
逝者已矣,活着的仍然在清醒和麻木交替中活着。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彼此相爱,而不是相恨。点一柄烛火,照不亮黑漆漆的世界,至少可以照亮黑洞洞的人生。愿小伊伊能够坚强长大,愿平安如江河,伴随在路上的人们,愿平安如雨霈,眷顾宅在家里的人们。
玉石和人肉怎么可能撞击出声音?
推特、Facebook、Google+等社交网络,为两岸三地文化交流开辟了新的途径和管道。大家经常在一起探讨语言文字问题,比如简化字和正体字,哪一种更适应于网络时代?
老猫是台北的一位著名出版人,在内地出版了《老猫学出版》一书,很受好评。当我告诉他我的名字其实想叫“王珮”,但是“珮”字已经被简化成了“佩”,他听了十分惊讶。他说:“这真是太糟了。当年孔子去卫国拜见南子夫人,两人在房间做啥没人知道,倒是夫人周身‘环珮’叮咚作响,外边听得一清二楚。太史公把这段故事写得多活。这个玉珮现在变成人肉饰品,石头碰在肉上,哪还有声音可以让两千年后的人无限想像啊?”
汉字简化是从民国时代开始的,当时只有300多个简化字,如今简化字一共有2357个,平均每个字,减少了1.4划,实际上对于简化书写和扫盲的意义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但造成的问题是,笔画减少,字反而不好认了。因为简化字中大部分使用的是古代的俗体字,说白了就是古代文盲写的中国字,而汉字的发展规律是逐步“形声化”,即由一字多义,通过加上形旁,变成一字一义,例如在金文中佩戴的“佩”和玉珮的“珮”都写作“佩”,后来为了区分“衣”和“石”才变成两个字的。
简化字的最大问题是多个繁体字简化成一个简体字,这种“多对一”不仅不利于学习汉字,还对简转繁体带来了麻烦。例如“台”字,在正体字里对应的是四个汉字“台、臺、檯 、颱”,当我们的新闻媒体说“夺取抗台伟大胜利”的时候,其实抗的是“颱风”,而不是中国的宝岛。正因为这种繁简体“多对一”的情况存在,造成了内地人用繁体字写书法经常闹很多笑话。比如写出“北鬥七星”、“慈禧太後”这样的条幅,实际上,繁体字应该是“北斗”和“太后”。
最近微博上流传一个故事:现在的玉器很多都是造假的。有一种做风化的效果,就是用喷砂机喷。街边有现做的,喷的时候工人一边呼呼的喷一边嚷:“再过一会可就到明朝了啊。你要什么朝代的赶紧说,过了可就回不来了!”
老猫看罢,恍然大悟,他说:“ 我终于理解简化字为何把珮改成佩了,原来是玉石变人工啊。”
这样子可以躲过A,可是能躲得过BCDEFG吗?
我到药店去买创可贴,店员热情地给我推荐一种新品,一个从没听说过的牌子,说是透明的、柔韧性好。我说,我只要邦迪。她不情愿地拿出一包,收了我3.5元。我联想起,每次去药店,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推销。除非你点名要某一种药,否则店员会给你推销很多莫名其妙的牌子。
我把这事在新浪微博上一说,立即引起好些人的共鸣。
@皮屁西:我爸感冒去药店买回个推荐的藏药治感冒,吃了连烧三天!坑爹有木有? @杨光的实名志:更绝的是我家门口的药店,创可贴只卖杂牌,问起邦迪,根本没有。 @卡布奇奇诺-字论语:去康杰药店买个早孕测试条,大姐说,有58、48、38、28、18元的,你要哪一种?大姐,你以为我是小姑娘吗?这么容易被你唬住?我要1块钱的!大姐拉耷着脸从柜台最底下不情愿地拿出“秀儿”“好运”等众多大众品牌⋯⋯每天早上测一条,大姐你怀孕的话,用得起58的吗?
由这些回复可见,药店推销已经常态化,店员已经机械式,想必其中有提成,无论你买的药是贵是贱,他们的原则是先推销再说。蚂蚱肉也是肉啊。这种推销还存在于其他行业,比如餐馆服务员推销的特色菜,千万不要点,好不好吃倒在其次,贵是一定的。在理发界也是如此。
有网友说,生在中国就好比玩游戏选择了hard模式,你要时刻提防周围的人,哪怕一枚硬币都会有人试图从你身上榨取,至于你的死活,那不在他们的关心之列。
面对频频出现的问题,处处潜在的陷阱,推特网友@StarKnight说了一段最经典的话:“不止一次看到过类似描述:‘我有个(亲戚/朋友)就是做A的,告诉我很多内幕,还透露说,他们自己从来不(吃/喝/坐)A,也叫家里人不要(吃/喝/坐)A。’这样子可以躲过A。可是,能躲得过BCDEFG吗?”
是啊,即使你躲得了药店的陷阱,躲得了医院吗?上周,我陪同一个亲戚就看病,四个医院,告诉她三种说法:1、不用管,2、现在做手术,3、吃药控制两个月后做手术。单听任何一家,都会产生误判。现在网络上经常发生中、西医口水战,依我看,都歇了吧,人靠不住,则啥也靠不住。
星巴克不是卖咖啡的,丫分明是卖糖和奶油的。
民以食为天,在任何时候谈吃都不会不合时宜。《纽约时报》最近发表了一篇热文,跟吃有关,标题是《计算卡路里?你的减肥计划可能过时了》,文章公布了哈佛大学一个研究小组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计划,公布了惊人发现,我们一向认为是低卡路里食品不一定能减肥,包括脱脂牛奶。相反一些貌似增肥的食品经长期跟踪观察实际上是减肥的,比如:花生酱、酸奶和坚果。这项研究列出了增肥食品排行榜(排名分先后):1、炸薯条2、炸土豆片 3、甜饮料 4、红肉 5、其他方式烹调的土豆 6、甜食 7、谷物 8、油炸食品 9、100%果汁 10、黄油。
不过这项烟酒也就是聊备一说,大家还是相信传统的减肥理论。在推特上,曾被广泛讨论的一本书是《饕餮的终结》(The end of overeating)。这本书告诉我们,餐饮食品业的秘诀就三个:盐、糖、脂肪。只要在外吃饭,三样东西都会无可避免地摄入过量,糖,盐,脂肪,因为这三者就是整个食品产业牢牢拴住食客的魔力所在。
从这个意义上讲,星巴克不是个卖咖啡的,它分明是个卖糖和奶油的!如果你再吃巨无霸的时候要小心了,它的面包里可不只是面粉和盐,还包括谷物果糖、豆油、和其他方法提炼出的油脂。
看了这书,我进餐馆特别留意每道菜的成分。例如中午点了上汤菠菜、番茄蛋面,很素吧。但菠菜放了高汤、火腿、松花蛋、海米。面放了咸菜。成分:油脂和盐和盐!我曾天真地以为餐馆里的蔬菜是健康食品,现在终于明白,很多时候不过是伪装d的脂肪、糖和盐罢了。比如土豆,那就是一个个糖疙瘩呀。粤菜的高汤、深井烧鹅、满是油脂的各类肉丸,也健康不到哪儿去吧。唯一可以信赖的大概就是白粥了。
说到吃,最近被调侃最多的是海底捞。人人网有个段子,怒赞海底捞服务员无所不能:“其实赖昌星的事情是这样的,我在海底捞吃饭,无意间抱怨了一下,连个赖昌星都弄不回来。结果被服务员听见了⋯⋯”
关于吃,本周最美的微博来自推特, @kapradina:“灰喜鹊在无花果树丛中跳来跳去。有些果子已经发红,我没有翅膀没有口福。”
科幻作家@tihu说:“ 怀念绿皮火车,燥热的车厢,不转的电扇,卖袜子的大叔,昏黄的灯管,吊带的姑娘。慢怎么了,真安全啊!”我补充道,其实我还怀念10-15元钱一个的盒饭,如今动车/高铁上的盒饭都要35元。有鉴于此,以后出门,我优先考虑买打折机票,至少飞机在空中,不会追尾。
©️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 protected]